《歐北來在地特蒐》 Kasavakan部落(射馬干部落)的Palakuan(巴拉冠)
「 Palakuan 在部落就類似你們國防部一樣的存在,是我們的軍事教育訓練的場所。」帶領我們在部落導覽的返鄉青年,同時為射馬干青年文化發展協會專案經理的潘晨綱笑著說。
卑南語中的 Palakuan(巴拉冠)是女賓止步的「男子聚會所」, 卑南族男孩子沒有家的系統概念,在部落中被視為「公共財」,懂事之後,結婚之前,都必須完全奉獻給部落,直到結婚時才會「夫以妻貴」,嫁入女方的家庭裡。
Palakuan除了訓練男子作戰及日常差勤的訓練外,也有助於維持卑南族社會的平衡,維持小家庭中只有一個成熟男子的狀態,避免青春期男女共處的尷尬。也提供跟妻子吵架、不幸被「休夫」或是妻子過世的男子,一個臨時或是終老的住所。
所以 Palakuan 在卑南族中是很神聖的地方,有很多禁忌,其中禁止女性進入,更是始終堅持的底線。
在台東十個卑南部落的巴拉冠都各有自己的特色,選用的材質和呈現的方式也不同,Kasavakan因為土地所有權的問題,部落長達50年沒有巴拉冠,直到2017年他們才爭取到了知本國中後方的空地來興建,用傳統的方式把 Palakuan 搭建回來。
「我們選用自然的材質,是因為期待的不是永遠保留這個建築物,而是希望能保有把 Palakuan 蓋回來的知識與技術。」晨綱説。
現在雖然不如過去一般,男子必須365天住在裡面,但每當歲時祭(卑南族成年進階儀式)的前夕,他們還是會要求部落的小朋友們進到會所受傳統訓練,至少10幾天,教導他們部落的生活倫理、復振傳統文化,延續祭儀與故事。
「這幾年我們一直告訴我們自己,身為原住民,我們為什麼叫原住民?為什麼是卑南族?如果這個文化核心沒辦法守住的話,我們跟外面的人就沒有差別。這幾年的文化教育我們一直在鞏固自我認同這一塊,我從哪裡來,就應該遵守哪裡的規定,我是哪裡的人,以後要回到哪裡做事。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族群認同。」
透過「 #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」,他們持續與部落的耆老們一起找回傳統文化的故事,開發足以讓青年返鄉工作的機會,讓文化不只是精神上,而是能從生活上繼續延續下去。
Palakuan仍會繼續陪伴著族人,看見屬於卑南族的驕傲。
__
感謝 賈萳妮 JobNanny 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邀約
想要了解更多Kasavakan,可以聯絡 Kasavakan部落草地便當 安排深入部落的行程喔!